今天我们进入马太福音第九章35节到第十章初,思考门徒生命的传源。我们活在一个资讯爆炸、情绪极端化的时代,许多事件——无论是名人的遇害、社会的悲剧,还是远方的苦难——都在考验我们的反应。我们发现自己对某些悲剧特别有感,而对其他同样严重的事件却变得麻木。这种选择性的情感,其实反映了我们被什么“门训”——也就是被什么思想、文化、媒体、社交圈影响和塑造。
门训不只是基督教的专有名词,它本质上是我们跟随、学习、模仿的对象和方式。我们每个人都在被某些东西“门训”,无论是家庭文化、社交媒体、还是社会舆论。我们要问:我们生命的反应、价值观、行为模式,是被什么塑造?是被耶稣基督的怜悯和真理,还是被世界的分裂、仇恨、冷漠所影响?
耶稣看见困苦流离的群众,心里充满怜悯。这怜悯不是单纯的同情或同理心,而是深刻的、带来行动的内在触动。耶稣的怜悯推动祂去医治、去释放、去修复生命,也呼召门徒进入这个破碎的世界,成为医治、修补、包裹伤口的人,而不是撕裂、分化、冷漠的人。
在这个数位时代,我们每天都被各种资讯轰炸。我们要有智慧分辨,什么是我们学习的源头。我们要常常停下来,反思我们所吸收的资讯、所作的回应,是让我们更像耶稣,还是更像世界?如果我们发现自己被苦毒、仇恨、冷漠所影响,就要悔改,回到耶稣的怜悯和真理里,让祂成为我们生命的指南针。我们被呼召进入世界,是为了医治、修复、带来上帝的恩典和爱,而不是撕裂和毁灭。
Key Takeaways
- 1. 门训的本质与选择性情感 每个人都在被“门训”,无论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地。我们的情感反应、价值判断,其实都反映了我们被什么思想、文化、媒体所塑造。我们要警醒,分辨我们生命的源头,是出于基督的怜悯,还是世界的分裂与冷漠。 [13:20]
- 2. 耶稣的怜悯是带来行动的力量 耶稣的怜悯不是停留在同情或同理心,而是深刻地触动内心,带来具体的行动。祂亲自进入人的苦难,医治、释放、修复生命,成为我们效法的榜样。真正的怜悯会推动我们走向受伤的人群,成为医治与和好的使者。 [42:38]
- 3. 资讯时代的门训危机 在数位资讯爆炸的时代,我们每天都被各种声音、观点、情绪影响。若不谨慎分辨,我们很容易被世界的苦毒、分裂、极端化所塑造,失去基督门徒的身份。我们需要有意识地选择以耶稣的真理和怜悯为生命的根基。 [57:41]
- 4. 教会合一与分裂的危机 世界的舆论和极端化言论,常常把人分成对立的阵营,甚至渗透到教会内部。我们若以世界的标准彼此论断、拆毁,就会撕裂基督的身体。教会唯一不能不讲的,是耶稣基督自己,祂是我们合一的根基。 [61:00]
- 5. 悔改与行动的门徒生命 当我们发现自己被世界的苦毒、冷漠、仇恨影响时,不只是口头悔改,更要用行动调整学习的对象和方式。减少无谓的资讯摄取,回到耶稣的故事和话语中,让祂的怜悯和真理成为我们生命的指南针。这样,我们才能在破碎的世界中,成为医治与修复的门徒。
** [65:00]
Youtube Chapters